记者从4月16日汕头市召开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汕头将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至2023年分别以“完善组织体系开启新征程”“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10方面主要任务、30项重点工作的实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整区提升、示范引领”
广东省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支持汕头在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中改革创新、率先示范。在汕头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被放在重要位置,汕头市将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整区提升、示范引领”行动,推动汕头在全省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中改革创新、率先垂范。

健全城市基层党建领导机制是关键。汕头市提出,要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更好发挥兼职委员及其所在单位共建作用,同时要推进街道社区赋能减负增效,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能力。
对于如何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汕头市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机构。坚持党建带群建,领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党建同样要加强。今后三年汕头市将实施农村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镇创建活动,推动“强镇带村、强村带组”。

汕头市提出,要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建立健全履职尽职评估体系。
在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汕头市提出,要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施“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对接。要制定激励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目标。完善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大力实施“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发挥红色村试点示范作用,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

构建党建全域联动机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全域统筹、集群发力,推动各领域党建互联互通。在前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中,汕头市通过创新推行市县镇村四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构建四级党建网格等举措,有效推动全市各级各领域党组织实施资源互补、互联互通,提升了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在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中,汕头将持续发力推动此项“自选动作”——构建党建全域联动机制,切实提升互联互动整体水平。
其中,汕头将通过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全域联动机制,推动镇(街道)和村(社区)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组建区域党建共同体,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探索建立在职党员由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管理”制度,打通党建互联互动关键节点。
同时,构建基层综合网格体系,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资源),推行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网格党组织覆盖100%。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以党组织为枢纽,以党员、团员志愿者为骨干,以村(居)民为主体,以综合网格管理为手段,以辖区内单位共建共治共享为动力的精准化、精细化城市治理格局。
今年,汕头将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全域创建、典型选树、示范提升”的党建品牌创建提升行动。在提升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上,汕头还将建立市县镇三级基层党建项目库,并推行“一区(县)一特色、一领域一品牌”,示范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整片建强,同时健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深化“头雁”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汕头市提出,将深化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军效应。除了要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头雁”外,还将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头雁”队伍建设。
深化党员先锋工程,目的则在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活力。在这方面,汕头将持续实施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在镇(街道)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吸纳等。
在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汕头市将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基层薄弱、工作开展难度大的基层党组织为重点,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力度,规范队伍管理、强化激励保障。
【记者】杨可
【通讯员】黄志坚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