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助力企业职工提高职业技能,解决全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通辽市在全区率先建立“政校企”培训联盟模式,推进全市职业院校和各类企业深入合作,为建设技能通辽、产业通辽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优化基础能力建设

共建三级实训中心体系
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健全的区域性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训基地。
共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组织全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对各类企业深入开展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专业教学大纲、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专业精品教材。
共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建立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及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导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共推学生实习实训
职业院校按照全市四个区域性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院校专业设置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与企业结对开展学生实习实训。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

推进工学结合
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把“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育训结合、校企一体”纳入职业院校的基本教学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开展“校企”联合办学
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校区(教学点),探索共建合作办学模式,逐渐建立企业出场地、学校出师资、多方筹措资金、校企共同管理的联合办学模式。
有针对性培养技能人才
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在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招生,实行“冠名班”订单式、定向式培养,实施“工匠班”计划。
引导专业与产业对接
组织职业院校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与对口产业和企业的专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对话,共商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组建政校企培训联盟
组建由通辽职业学院牵头、各职业院校配合、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联盟,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
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
对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全市性大型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技能竞赛等,各级各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全市各行业组织积极引导和鼓励本行业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指导、沟通、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通辽技师学院、各旗县中等职业学校
先后对接行业、企业单位100余家次,
开展学徒制培训270人,
各类培训达4500余人次。
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展翅行动)
发放补贴3470人、608.85万元。
近期,各旗县市区企业职工
安全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
还将陆续开班,
培训人数可达1500余人次。
—— 中国通辽网 ——
策划:阿力玛
资料来源:通辽市人社局
编辑:许红霞
校对:石若冰 塔娜 孙枫
审核:阿力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