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能斌,是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实习的一年间,他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获得了留任公司的许可。本可以凭借高额薪水过舒适生活的他,却选择了创业这一条坎坷的道路。他说,年轻人,应该有拼搏的劲头。
实习记者 杜畅 文/图
放弃高薪 他选择拼搏
记者在位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的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见到王能斌的时候,他正在跟一位创业伙伴商量如何让公司进入规划化运作。‘竞争力’、‘产品优势’等一串串商战专业术语从这有着一头干练的短发,一副黑边眼镜,略带有书生气质的男生嘴里脱口而出。
王能斌告诉记者,他今年22岁,是绵竹人,出生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上大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兼职。在大二的时候,他为一家到绵阳开发市场的电气公司做了几个月兼职,因为工作努力、业绩明显,很快就获得了地区负责人的赏识,将他带到了成都,纳入公司后备优秀人才培养。在成都的半年里,王能斌完成了200余万的销售额,优秀的业绩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如果继续留在公司的话,年薪10余万是最低的,还有高额是销售提成。”王能斌说,他的上级领导经常对他们说,要是你工作3年还不能在成都买房买车的话,那证明你是非常失败的。就在家人朋友都以为他毕业后就会正式进入公司的时候,王能斌辞职了。这一举动招致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家人认为现在大学毕业生能找到这样高薪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想我这样轻易放弃,”谈及家人的反对,王能斌无奈地笑了笑。他告诉记者,自己对事业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想一出校门就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我的最大优势就是年轻,有足够的精力去拼搏一下”。
坚持信念 他认为创业必胜
王能斌口中的事业,是做净水设备,“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全世界约有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我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王能斌告诉记者,他平时经常关注各类新闻,偶然间看到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的水质调查报告,让他萌生了做‘水’生意的创业想法。
说干就干,在说服了家人后,2015年6月,王能斌拿出了自己实习期间挣到的8万余元,成立了四川三态环保科技公司,主打产品是净水设备。“通过我们设备的多级过滤,可以将普通自来水直接变成纯净的饮用水”,对于这个项目的市场前景,王能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每天至少8杯水,水量约为3000毫升。桶装水每桶19升(19000毫升),价格为15元一桶,相当于一个人一天喝2.4元的水,以4口之家为例,一年光喝水的就需要花3500余元,而够买净水器的成本仅为使用桶装水费用的1/3,“一个家庭就能节约这么多钱,对于大型的公司、学校等单位成本优势就更为明显了。”对与这个项目的前景,王能斌很看好。
王能斌告诉记者,目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各个单位、小区到处跑,推销他们的净水设备,与创业伙伴一起努力经营自己的事业,工作忙碌而充实。他说,“如此有激情的工作,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