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报
来源:【中国石油报】

劳模说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能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倍感荣幸和自豪。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动身边的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报效企业和国家!——边江

边江正在传授操作知识
截至2月25日,边江已在抚顺石化奋战了31个春秋,从原来的满头青丝,到现在已染上了长白山的霜雪。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工匠、抚顺工匠、集团公司优秀操作能手……这一次,他登上了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
1、苦心钻研 善于创新
31年前,脱下军装的边江来到了抚顺石化这片热土。站在炼厂的塔塔罐罐面前,一脸茫然的边江决定重新开始,刻苦钻研操作技能。他还进入职工大学继续深造,全力弥补自身的技术欠缺。1996年,深造归来的边江走入正在建设中的酮苯脱蜡装置现场,开始了驰骋蜡海的职业生涯。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和出口基地,世界上每7根蜡烛就有1根原料产自抚顺石化。酮苯脱蜡装置是石蜡生产系统的核心装置。上世纪90年代中期,酮苯脱蜡装置生产工艺在国内尚属新技术,边江从零开始,一头扎进了新装置、新工艺的学习中。
为了尽快掌握工艺操作技术,他将闲暇时间都交给了装置。在岗位上,他在炼塔间熟悉流程,一条管线、一个阀门地分析解读,不懂就找人请教,随时记录、备忘;回家后,把白天所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仔细整理归纳,记录在学习笔记上。他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放过装置的每一次检维修和技术升级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有一次,装置的真空密闭系统出现异常,造成真空压缩机连锁自保启动,装置被迫改循环进行排查处理。为了查找系统波动的根本原因,他连续几个班次盯在现场,逐个设备、逐条管线、逐项操作进行检查分析,直到查清了原因。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发生,他撰写了《减少脱油段滤机进料罐上液面频次,确保装置长周期生产》论文,并获得年度抚顺石化公司技师成果二等奖。就是凭着这股子钻劲和韧劲,他成为全厂熟悉酮苯这个新装置、新工艺的第一人。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军人出身的边江不练假把式!掌握了操作要领的他,开始运用自身技术特长实施技术革新和改造。以前,温洗溶剂泵在滤机温洗作业时经常发生半抽空现象,既耗时又对设备造成很大伤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边江整日间在设备旁边“打转转”,先后在工艺和操作两个方面总结出改进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套管结晶机是酮苯脱蜡装置的主要设备,定期热化套管是岗位操作员要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边江发现每个班组热化套管时,都存在用时长、波动大的问题,个别时候还出现过憋漏设备、冻凝套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在纸上一遍遍地演算分析,在自己班组的实操中反复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终于在不改变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岗位间的操作顺序,摸索出快速、有效热化套管的操作方法,并且拿出一套有理论支持的技改操作方案。
按他的方法热化套管,不但把操作时间缩短了两个多小时,也确保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装置波动。仅此一项革新,每操作一次就可以多生产石蜡6吨,节约蒸汽5吨,每年可为企业增效280余万元。2015年,该项目获得中国石油集团炼化板块生产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2018年,他设计的“多功能阀门扳手”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创新成果优秀奖,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不惧危难 尽职尽责
身为石化行业的一线员工,边江多次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解救装置于危难之中。
2017年1月17日3时50分,边江的徒弟在巡检时发现冷冻机室的氨味很大,就急忙跑回来向边江报告。得知冷冻机室有刺激性气味并伴有雾状物喷出,边江马上意识到是氨气泄漏了。“危险,快准备空气呼吸器!”他一手推开徒弟,自己背上了空气呼吸器,只身冲进了油雾弥漫的机房。一台正在运转的压缩机油管活接头发生泄漏,高压机油裹挟着氨气呈辐射状向上喷出,油雾飘落在高速运转的电机上冒着青烟,情况十分危急。没容多想,他马上绕到机组操作盘前,按下了紧急停车按钮,又和随后赶来的操作员迅速关闭了机组的出入口阀,打开放空阀给机组泄压。由于发现及时、处理果断,一场事故就这样化解了。
位于辽宁省东部的抚顺市,冬季的寒夜温度常常达到零下30摄氏度,对设备和装置都是严峻的考验。在一次接班前的例行检查中,边江发现循环水系统的防冻水头不淌水了。如果不及时疏通,水线内的结冰会越来越多,时间一长肯定会涨裂管线影响生产。接班后,他安排好班组工作,马上带人到现场接胶带,用蒸汽一点一点地对地面冻凝的管线进行热化处理,同时对地下部分蒙上苫布通入蒸汽升温热化。为了防止管线热通以后流出大量的水造成地面结冰,他守在寒风中近两个小时。
作为班长,边江每个班次至少对全装置巡检4次,脚步遍及塔塔罐罐。“不亲自里里外外看几遍心里就不踏实。”寒夜里巡检时,边江的影子被灯光拉得老长老长。
3、带徒传技 奋勇前行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边江不仅在攻必克、守必坚的道路上寻找更好的自己,还领着身边的人一起往前奔。
边江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注重培养班组员工操作技能和整体应变能力。每当装置出现波动,即使班组不当班,边江也会抽时间,组织班组员工通过DCS查找趋势、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举一反三避免类似情况在自己的班组发生;每当装置检修、开停工时,他总要把主要的设备布局、操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在现场讲给班组的每名员工;设备解体亮相后,领着大家钻进塔器内,一个构件、一个部位地讲解,通过言传身教带徒传技。
对于年轻人,他推着拉着往前跑,对于老员工也是“不抛弃、不放弃”。富贵英是班里的老同事,以前一遇到技能考试就打怵。为了帮助他学习,边江经常利用工作之余,面对面、手把手地教,锻炼他的思维,强化他的记忆,一有时间两个人就进行模拟考试。一年后,富贵英不但再也不怕考试了,而且回回考试拿高分。他高兴地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成为会学习的人。有小边在,真好!”
2009年,边江因过度劳累引发腰脱,腰椎第五节髓核脱出,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只能保持跪姿。在保守治疗期间,正赶上抚顺石化公司的班组长集中培训,作为班组长协会的会长,不想耽误培训工作的他每天跪在地板的垫子上,忍着锥骨之痛俯身完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两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由80公斤降到了60公斤。手术后,刚能下地行走,他就参加了抚顺石化第一批高级技师的聘任考试并顺利晋级。
这些年来,边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过硬的操作能手。2016年,边江的大徒弟陈博获抚顺市第九届技术比武状元,现在已经成长为工人技师;2018年,边江作为教练,带领3名班组长参加中国石油集团首届班组长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包揽前三名;他倡导“精心操作,快乐工作”,在车间培养技术骨干20多名、技师2名;作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企业兼职培训师,先后为多家企业的班组长、高级技师、技能专家做培训;积极参加“技能西部行”活动,利用工作室交流的机会深入茫茫戈壁,协助青海油田涩北气田的专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机泵腐蚀、发热问题。近年来,他带领的班组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中国石油集团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中国石油集团优秀操作能手、金牌教练、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工匠终会老去,但精神历久弥新,并将世代传承。边江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一批批年轻人成长起来,在建设现代化炼化一体化企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特约记者:李冬铃
通讯员:郝岩红
供图:抚顺石化
平台编辑:王聪 李博 杨帆
本文来自【中国石油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