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育人目标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各种或轰轰烈烈、或浅尝辄止的素质教育实践中,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坚持带领学生学习木刻版画30年,显得犹为珍贵。

起步,三十年前紧跟时代步伐的选择
三十年前,正是“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口号提出不久时,大同小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省特级教师刘于一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成立了版画艺术特色小组。成立当日,国画大师陈白一先生欣然到场,泼墨挥就“小花木刻组”。从此,大同“小花”踏上了对木刻艺术的求索路。
当时,湖南鲜有人涉足木刻版画领域,起步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大同人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创作与享受。随着一张张稚嫩但倾注心血的“作品”问世,大同“小花”越来越受人关注。1989年,大同小学举办了第一次版画展;1997年,大同小学参加第八届中南六省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画展,喜获一等奖,参展100多幅作品被收录出书。与此同时,最早期的“小花木刻组”的学生已经长大,很多人进入了广美和川美等艺术院校继续进行艺术深造。
师资,每个班都有一名版画指导教师
前行的道路总是崎岖。随着刘老师的退休,大同版画陷入了低谷。2006年,大同第二小学组建起来,也拥有了版画项目。时任大同小学校长的伍英希望美术教研组老师把小花木刻继承下去,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于是,大同小学的美术老师们开始了新的实验探索。没有技术,全组美术教师就利用周末北上湖北美院,南下广州美院自费学习;还定期邀请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老师商讨版画课程的建设、为师生上课,不断提高师生的版画创作能力与水平。
为了做好少儿版画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学校还对全校班主任进行了专门培训,建立了一批兼职版画教师队伍,确保全校每班都有一名版画指导教师。
在学校现有的版画教师中,有获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1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市美术家协会2人,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省版画辅导奖。
创新,从社团课普及到课堂
在提高师资水平的同时,大同小学将版画定位为少儿木刻版画,并将社团普及到课堂,一到六年级每周都设置一课时的版画课,一时间参加版画创作人数高达1000余人。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美术老师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主题,在一二年级进行刮版画教学及综合版画,让刚入校的孩子们先感受版画的魅力;在三年级进行吹塑纸版画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再重点进行木刻版画教学,六年级还会加入橡皮章版画教学。
近年来,在校长龙继红的引领与支持下,大同小学的美术教研组不断进行着创新,探索了适合小学生操作的一些制版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树叶、揉皱的纸、绒线、布料等这些着美丽纹理的物品作为综合版画素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对版画的制作有了新的认识,对日常生活所见也更具艺术家的眼光。学生们时常会自主的发现身边版画的可用之才,因此创作出许多富有新意的作品。
版画普及之后,学校又专门组建了小花木刻精品社团,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给酷爱版画、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开小灶”。
现在,为了丰富以儿童版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同小学定期举行版画联展,每学期都会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可以经常展示各种版画作品,如举办优秀版画展、版画课堂作业展等。
展望,版画对学生的塑造是全面的
通过不懈地实践与探索,儿童版画在大同小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载誉无数。为了更好地进行少儿版画的教学,保证版画教学的科学性和发展性,大同小学的美术老师们也进行了课程的开发与教材的编写。
大同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戴劲表示,木刻版面对学生的塑造是全面的。日前,在学校的版画教室里,墙上挂满了同学们的作品,戴劲指着这些作品说:“这些无不是精工细活,在拿捏琢磨中成就的,因此特别磨练学生的耐心、毅力、勤勉和坚强之性。一幅好的版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在此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对学生收检刀具、卫生习惯、创作进度等习惯做密切跟进管理。学生通过日久天长的训练,也如同一把把磨快的刀,挥凿自如,经久耐用。”
据了解,版画课程还使得很多“多动”的孩子也能逐渐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很久。
因此,戴劲表示,也许少儿版画之路仍有荆棘与坎坷,但他会带领美术老师们不断前行,用勤劳和智慧绘出教育之路上更加灿烂的明天。
团结奋进的大同小学美术教研组全体成员(从左至右依次为:熊伟、黄睿馨、宋艳、戴劲、童芳)
潇湘晨报记者 李楠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