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
迎新季
九月,高考后的学子们纷纷踏上新的征程,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
而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总有“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各种针对新生和家长的诈骗伎俩频繁使出。
So~
金盾君特意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诈骗方式以及防止被骗的建议分享给大家,家有新生的,要仔细阅读哦!
加油开学季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
1、电话类诈骗:“不法分子”用各种虚构事实,例如“中奖”、“被绑架”、“求帮忙”等描述,诱使新生进入“角色”,导致上当受骗。
防范提醒:不要轻易相信有关涉黑、涉毒、信用卡透支、中奖等内容的电话。
2、短信、微信、QQ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篡改号码等形式,冒充政府、企事业单位、亲友向我们群发诈骗短信或冒充熟识朋友来骗取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学生转账。
防范提醒:接到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尤其是要求转账、汇款时,切记多方核实,确认真实方可转账。
3、资助诈骗:“不法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防范提醒:无论是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遇到类似要求的,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4、网上兼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急于赚钱补贴生活或就业的心理,以招收校园代理或招工,给在校生提供勤工俭学或就业机会为由,采取先付款后发货或者收取就业押金、办理健康证、培训费等方式实施诈骗。
防范提醒:想利用课余做兼职,应聘时一定要查看对方资质,应聘过程中遇到索要身份证、交押金保证金者,立即转身走人。按照国家规定,用人单位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凡有收费都视作违法。
5、购物消费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虚假链接或网页,人为制造交易不成功,让受害者多次汇钱,或者盗取网银账号,骗取钱财;后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我自己的账户最近出现故障,不能用安全支付收款”或“不使用支付宝,因为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等,诱使受害者上当受骗。
防范提醒:不要轻易点击网页链接,网络购物请使用知名平台;遇售后问题需通过正规途径解决,绝不登录“涉赌”、“涉黄”网络平台和APP。
6、刷单诈骗:该类诈骗起初会如约将刷单的本金和佣金打入兼职者账户,随着兼职者慢慢入套,刷单的金额越来越大,“不法分子”会以卡单、账户异常等为借口称无法将本金和佣金打入兼职者账户,后继续哄骗兼职者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刷单解锁账户。
防范提醒: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大学生在做兼职的时候要注意甄别。同时,在应聘网络兼职和工作过程中,切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应留意对方的信息,比如电话、名称、地址或者是对方的银行账号,发现被骗尽快拨打“110”报警。
7、出售作弊工具诈骗:“不法分子”以各种考试为契机,向考生及家长发送短信,号称有内部渠道提供答案,并留QQ号。如加此QQ为好友,对方会发送一个网站供您浏览,此网站内容极具欺骗性,容易受骗“入套”。
防范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不要心存侥幸心理,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同时,切勿轻信收到的“代考”、“助考”信息,可采用软件拦截诈骗短信。
8、教育退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教育、财政或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着“发放扶贫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学校补助款”等幌子,以将助学金、教育费转至受害人银行卡为名,诱骗被害人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按其指令操作转账,以此诈骗银行卡内的资金。
防范提醒:关于学校的任何收费及退费消息都会由班级负责教师统一通知,并统一收取或发放,切莫轻信陌生来电的一面之词。
不良校园贷
随着“裸贷”“网络诈骗”“校园不良贷”等字眼在大学校园上空持续飘扬,人们终于意识到了不良贷款给广大学生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网络贷款就是个充满诱惑的陷阱:同学们申请贷款仅需身份证、学生证,无需抵押,办理方便快捷;在完全不需告知家长的情况,就可以完成整个贷款。
而“不法分子”往往打着“校园贷代理”的幌子,称有内部渠道可以帮大学生贷款,并承诺贷款不成功不收钱。而所谓的内部渠道,不过是伪造工作证明或转账记录,“证明”其有还款能力,从而赚取巨额手续费。
校园贷诈骗还常常引发如 “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暴力催债”等社会问题。
防范提醒
1、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避免被心怀不轨者利用,造成个人声誉、利益损失,甚至有可能吃上官司。
2、贷款一定要到正规平台。由于现阶段互联网上存在不少挂羊头卖狗肉的平台,一定要登录有国家机关认证的官网仔细查看,并搜索比较各类评价信息。
3、别轻易相信借贷广告。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假劣广告利诱大学生注册、贷款,文案上写着帮助解决学生在校学习上基本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实际上,这样的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远离“电诈”,请做到以下几点
是不是看得眼花缭乱?
那就对了!
但这是大家都必须牢记的事情哦
快快拿起手里的小本子记起来!
最后
愿同学们在新的起点有新的收获
开启美好的大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