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阳江的迅猛发展,有的旧职业不断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职业不断兴起,职业兴替是阳江进步的佐证。
从出门随手搭摩托车、出租车,到现在手机叫个网约车,二维码扫个共享电动车,市民出行方式发生改变。新事物的兴起让人欣喜,但带着记忆温度的旧事物消退也让人怅然若失。新旧变化,是阳江时代变迁发展的印记。

零落的摩托车VS 近万辆共享电动车
“走不走?”
“走哪儿?”
“搭摩托车吗?”
……

街边的摩托车司机总是很热情。60岁的陈师傅做了16年的摩托车司机,每天十多个小时在路口揽活载客。他早上八点出门,凌晨2、3点归家,陈师傅总会比其他摩托车司机早出门,晚回家一会儿,期望能多载几个客人。可尽管如此,他一天的平均收入也才60、70来块。陈师傅说:“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在十几年前,一天的平均收入能有一两百”。
“现在,这个城市似乎不需要我们了”,陈师傅怅然道。他依然在东风三路的路口守望,形单影只,一人一摩托,路边是车水马龙,已经很少有人再搭摩托车。
陈师傅告诉记者,“现在经常一整天也载不上客人,搭摩托车的越来越少,大家都去骑共享电动车,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纪的搭个车”。 采访中,其他像陈师傅这样的专职摩托车司机们纷纷苦笑:“现在干我们这职业的越来越少,我们在被时代淘汰”。

以前,搭摩托是市民便捷的出行方式。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是摩托车师傅们穿梭的身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共享经济的热风吹到阳江。
2018年3月,首批共享单车投放阳江。同年8月,共享电动车开始在阳江城区投放使用。截至目前,阳江共有2个品牌的共享电动车,数量超过6000辆,共享单车的数量达一万辆之多。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动车,层出不穷的共享出行方式不断改变着阳江市民的生活。在市区街头,电动助力车的身影随处可见。上班族、学生族成为使用共享电动车的主力军。
相较于摩托车,共享电动车出行便捷又便宜,花2元可以骑行20分钟,约5公里的路程。而搭一次摩托车一般都要十几块钱。
“自己上班一般都骑共享电动车,便宜又方便。”市民李女士表示基本不会搭摩托车,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自己都更倾向共享电动车,这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趋势潮流。
几十台出租车VS 7.8万台网约车
在阳江市区,已经很难见到出租车的影子。据悉,阳江主城区现在只有几十台出租车,大多在高铁站、客运站附近。记者特意去粤运汽车站寻找出租车,在车站附近转悠近二十几分钟一无所获。这时,刚好碰到从海陵岛载客回来的出租车司机田玉。她告诉记者,现在阳江的出租车都是做游客生意,市民都有私家车或者搭网约车,出租车只能跑跑闸坡、沙扒这些旅游景点。
田玉是重庆人,一位很热情的中年大姐,颇善言谈,说起自己开出租的经历,她滔滔不绝。“我来阳江开出租车有13年,每个月能挣3、4千块钱,虽然辛苦,但是自由,不过这几年开出租也很难做了” 。她说:“前年网约车大量出现,对我们开出租车的影响很大,我以前的公司都经营不善倒闭了,那时全市还有400多台出租呢”。谈话间不觉,田玉把记者载到了市中心的目的地。最后分别的时候,田玉又一次说到:“你看,市中心真的看不见出租车的影子,社会发展留给我们出租车司机的空间越来越少”。
对比出租车司机田玉的焦虑,网约车司机俆先生则轻松许多。
徐先生以前是驾校教练,今年是他专职做滴滴司机的第三年。徐先生说:“做滴滴司机比较自由,可以自己把握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做驾校教练风吹日晒,我现在一个月能挣6、7千块钱,比做教练轻松还挣得多”。徐先生透露,除了他这种专职做网约车司机的,还有很多兼职的,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车主加入网约车司机的大军。
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2018年9月底,阳江滴滴网约车数量已达7.8万台,激活注册司机5.7万人,网约车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谈起现在阳江市民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现状,徐先生表示:“阳江发展的越来越好,进步的社会必然会淘汰一批落后的东西,我们要调整自身,抓住机会,跟上阳江快速发展的步伐。”
【实习生】成静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作者】 杨世华;成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