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竞争的成效往往跟城市能级和产业实力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凭借密集的招才引智政策和高品质的工作生活及服务环境,不断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青年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纷至沓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产业结构较为传统、优质资源相对欠缺的小城市而言,引人招人留人并不容易。对于县域而言,如何快速将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人才红利”?总体而言,要因需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且看长三角一些小城的经验举措。
先看江苏太仓,总体思路是以产塑人,构筑“技能人才”强矩阵。太仓市是我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标杆。所谓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职教体系。2001年,根据落户德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太仓充分借助部分德企的技术积累,导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推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率先建立起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20多年来,太仓立足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相继建立了20多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和项目,逐步构建起覆盖“中专、大专、本科”的多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累计培养1万余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安徽太和县的路径是构筑“后备人才”蓄水池。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享誉全国的医药集散地,这座看似不起眼的皖北小城,吸引了全国5000多家药企,闯出了十几万名遍布全国的“药商大军”,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庞大医药销售网络。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成绩耀眼的背后,是其一直都非常重视储蓄后备产业人才,尤其是青年医药人才。近年来,每逢高考季结束,太和县都会发出《致广大高考考生的一封信》,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制药类相关专业大学生给予在校期间学费补助。例如,针对制药类相关专业大学生回乡就业,太和县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本科毕业生10万元,研究生以上毕业生15万元),以及优先享受租住公租房(全额补贴租房费用)等优惠政策。自2019年实施资助制药类相关专业大学生政策以来,太和县已累计资助相关专业大学生超340人。太和县这种吸引本地人才“回归”的策略是一种需要资金和耐心的长期投资,是将学业、事业、乡情耦合起来的人才政策。目前已经有部分本科学生回流本地药企。再看浙江德清县,当地的办法是:飞地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德清县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靠近上海、紧邻杭州,常年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一方阵,德清柔性引才的模式功不可没。2019年,德清先后在杭州与上海设立“人才飞地”,大力招引发达城市的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人才,形成“上海/杭州研发办公+德清转化生产”的闭环生态。此后,德清又立足本地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扩大柔性引才范围,在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富集的深圳与投石智库联合打造了飞地孵化器——经开智库,全力招引和承接珠三角地区具有成长潜力、市场前景的优质产业项目、人才项目。人口只有65万的德清县,近4年引进人才超8万名,其中不仅包括超百名柔性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还有一大批全职引进的留美归国博士、离杭回乡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以及从杭州来德清创业的“00后”追梦人等。对于县域来说,引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善用才。真正实现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首先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精细化编制“柔性引才”需求目录,包括柔性引才类型、目标城市、目标高校等,以便于后期实际操作。同时,为进一步打破县域地区与一线城市人才的物理空间屏障,可通过在先进地区建立“人才飞地”,广泛链接其人才资源,并采取兼职聘用等柔性用才方式,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引用”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另外,浙江湖州用数字技术赋能人才工作的做法,也值得一提。在整合数据资源方面,湖州坚持横纵协同发力,跨部门、跨业务横向联通社保库、职称库、企业纳税库等数据源41项,跨区域、跨层级纵向打通区县数据库、产业平台数据库等数据源7项,全面掌握人才工作相关的底数信息。同时,湖州注重系统兼容,通过流程再造、生态构建,超前布局数据交互接口,归集并上线多跨场景应用76项。为动态监测人才发展情况,湖州还实施“一人一码”管理机制,智能获取并分析研判人才数据,及时调整全市人才发展战略。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作者单位为上海华略智库
来源:作者:吴影跃 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