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姜赟
“古有梧桐,凤凰来栖” 。桐乡因古时遍栽梧桐树,寓意“梧桐之乡”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
健全组织,保障经费
村社区均设有科普管理员
桐乡全市镇街道、村社区科普组织健全,镇街道科协主席明确由党委副书记担任,基层科协领导班子中均有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并积极吸纳基层“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在各级科协组织兼职、挂职或担任委员,村社区均设有科普管理员。
全市每所中小学均配备有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此外,全市的学会、企业科协、农技协等组织也不断扩量提质,目前,全市有科协所属市级学会31个,企业科协70个,农技协8个。桐乡将科普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投入水平,以保障科普事业跨越式发展。
2020年桐乡人均财政科普经费是15.6元;2021年达到16.0元,比上年增长2.56 %;2022年是全面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之年,财政科普创建专项资金安排达到了945万元,人均财政科普经费计划达到23.81元。此外,相关成员单位和各镇街道也安排专门资金用于科普工作,并建立有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或制度。



加强投入,完善设施
全市各镇街道设立“科普专柜”
科普宣传画廊和橱窗遍布桐乡全市,有“科普e站”大屏60多台。桐乡市科协与市图书馆合作在全市各镇街道“乡村伯鸿书屋”设立“科普专柜”,并举办“流动科普图书馆”。
2020年以来,桐乡市科协持续开展科普教育基地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基地的认定、管理和奖励机制,不断推进科普教育基地的“建、管、用”及长效管理。
目前,桐乡共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58家,其中国家级基地1家,省级基地3家,嘉兴市级基地13家。位于桐乡乌镇的世界互联网科技馆项目于2022年6月动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该馆占地约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35万平方米。
2022年,市科协联合宣传部和教育局,遵循“一镇一品、一校一品”的原则,以经费资助、活动资源资助和师资队伍建设资助的不同形式,在全市基层启动建设“科学工作室”25个,其中村(社区)11个、中小学校14个。
科技志愿,有效推进
全市注册科技志愿者超过1000名
桐乡市科协以所属学会和镇街道科协科技科普工作者为基础,组建了5支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和11支镇街科技志愿服务队,并通过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壮大以基层“三长”为代表的科技志愿者队伍,持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各成员单位、镇街道围绕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志愿服务已日渐成为文明新风尚。
目前,桐乡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注册有13支市级、镇街道和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注册科技志愿者超过1000名,共发布活动50多次。2022年,市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十大科普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号召全市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围绕科普+“战疫”、科普+文明城市创建、科普+“双减”等10个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十大科普志愿服务行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市科协的“科学桐行”科学讲堂活动、农业农村局的“党员硕士团”、市生态环境局的“绿桐”田埂队等特色科普品牌亮点纷呈。
此外,桐乡市科协等部门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科普行动中,结合省科协数字化平台,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至目前已累计培训超过4万人次;并推动50多家科普教育基地入驻省科协“群团助力双减”数字化平台,助力“双减”工作。
信息来源:桐乡科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