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清远市委书记郭锋会见优秀青年代表,勉励全市广大青年要争当“入珠融湾”的先行者、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者、生态文明发展的践行者,为清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这些青年代表们的事业跨度从田间地头踩着泥土的芬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到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题,引领产业进入国际领先水平;他们的身份从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到中国科学院博士、企业高管……
在“入珠融湾”的大背景下,他们眼中的“清远机遇”是什么?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清远有哪些优势和挑战?作为环珠三角城市中距离大湾区内核最近的地区,清远又该如何发力,加快“入珠融湾”的进程?

在团清远市委举办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座谈会上,全市各界优秀青年代表齐聚一堂。青年代表们分别围绕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和民宿行业发展、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内容,结合自身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经历,以及自身所处的行业领域畅谈“入珠融湾”下的“清远机遇”。
从创新看“机遇”
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助推清远高质量发展
公司的同事称呼他为“狄博”,团委的同志称呼他为“狄书记”,而他喜欢让大家称他为“狄工”,一个更接近科研人员身份的称呼。
狄聚青,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项目经理,获得广东特支计划、广东省扬帆计划、清远市第三类高层次人才等支撑,同时担任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团清远市委兼职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狄聚青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己任,他带领的技术团队攻克了典型高纯稀散金属制备关键技术难题及工业实践问题,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三年,创新成果累计实现利税5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清远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在来清远发展之前,狄聚青曾在香港的高科技企业工作过,在丰厚的待遇以及更有利于人工晶体发展研究之间,他毅然选择了与自身的钻研精神高度契合的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打动我的还包括清远这座城市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更能让科技人员沉下心来做科研。”
科技创新实力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后劲和有力支撑,狄聚青认为,清远应该借助广清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有利契机,抢抓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创新企业、平台培育建设,助推清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清远正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是重点研究、积极发展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材料。二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电梯等制造基地。三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和华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四是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水泥产业生产力布局,强化有色金属产业生态发展。
针对清远的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他建议,一要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二要重视研发工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研发和自主创新力度,营造支持科研、鼓励科研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独立、成熟、持久、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三要抓好产学研,积极与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把分散的项目集中起来,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四要增强孵化能力,扶持开发能力强的孵化基地,培育一批好项目,带动区域经济提升科技含量,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从创业看“机遇”
发挥生态优势,培育中药材种植和医药产业
“创业要懂得抢抓机遇。机遇抓住了,就能趁势而上。”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到广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靖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结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把准了行业发展的脉搏。眼下,清远正面临“入珠融湾”的机遇,这次他如何看待清远未来的发展,又将如何抓住历史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将为清远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关键是定位、路径和落实的问题。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积极探索‘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创造+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加速’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是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的。”早在2011年,董靖就在清远投资创立了广东龙晟制药有限公司。结合所处行业,他认为,清远作为全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生态环境优越,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医药产业。
纵观生物医药行业前景,2017年广州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蓝图,大力推进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预计将超过1300亿元。同样在2019年,清远市将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虽然清远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列的扶持政策,但总体产值仍低于周边地级市。比如,韶关、肇庆两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均超过了50亿元,但清远2015年才突破刚刚突破10亿元大关。”董靖说。
他结合清远的实际情况,就进一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两点建议:一是找准区隔,精确定位,继续推进原料药技术、医药中间体产业发展,重点引进、扶持、培育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企业。
他表示,在原料药技术、医药中间体方面,清远具有传统优势的发酵制药产业,以新北江制药为代表,延伸和发展了广东蓝宝、清远华能,嘉博制药在麻醉药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是生物医药领域未来十年的又一大亮点和风口,具备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这类项目更容易在清远形成产业集群,成功落地并产出价值的可行性相对更高。
二是依托本地资源,做强现代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清远发展中药产业优势明显,其生态、环璄、土壤条件尤其适合巴戟天、广地龙、太子参、铁皮石斛、白芨等附加值较高、种植周期较短的药材种植。同时,清远医疗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可观,可大力扶持本地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年销售规模超过5亿元的现代医药物流企业。
从乡村振兴看“机遇”
人才回流新农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村地理位置很不错,有广乐、汕湛两条高速公路,紧挨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仙桥地下河。村里的历史文化悠久,1992年被定为革命老区,2018年被省委定为红色村。村里这几年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现在大家都想回来。”刘子科毕业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今年27岁,中共党员,2017年4月返乡,现在担任龙华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团支部书记、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子科目前在村委会主要负责党务、村务和团支部工作,除此之外,还带领着一批年轻人成立了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成员入社,优先购销贫困户农产品,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帮扶和村公共事业发展。通过微信、电商等渠道,积极培育“红色村”特色农产品品牌——“隅乡情”,重点发展红茶、红薯、早脆梨、竹笋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建立起250亩红薯、60亩早脆梨、60多亩红茶种植基地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收购基地,运营10个月来,销售额突破75万元。
“在合作社示范带动下,我村青年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纷纷创办民宿民居、种植基地、农家乐等项目。”刘子科说道。据了解,龙华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10公里左右范围内有四、五个旅游景区。近些年,龙华村不断加大红色旅游的打造力度,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村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龙华村农家乐由6家增长到14家,民宿客栈从空白发展至4家。
清远农村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像刘子科一样的新农人回流,在连州长大的80后邱赟也是回流大军的一员。邱赟本科就读广州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阿里巴巴公司。2016年回到外婆家创办民宿“河畔小院”,成为一名民宿主。
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指出,建设具有主题公园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是清远““入珠融湾””最有条件率先突破的领域。“市委提出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符合清远区位和自然生态景观优势的。长隆项目的进驻,改变了过去清远旅游行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状况。”邱赟认为,乡村旅游和民宿是未来国际化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延伸长隆项目价值、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全域旅游的有力抓手。乡村旅游和民宿会成为点亮国际化旅游城市璀璨星空的最美繁星。
【记者】韩玫 梁素雅
【通讯员】团清远市委宣
【作者】 韩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