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李敏的店铺墙壁上,悬挂着几幅照片,白墙黑瓦的房屋鳞次栉比,街道上商贾云集人声鼎沸,茶馆中客人叼着烟悠闲自得,这是东兴老街最原始的模样。
似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藏着世间百态,也藏着烟火人生,它是一种文化标志,也是一种精神象征。对于内江市而言,东兴老街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是内江历史文化的缩影。
东兴老街位于沱江之滨,地处东兴主城区东南,与市中区河坝街隔江相望。据《内江县志》记载,东兴老街属内江城外12街中的下东街,系北部进城的水陆交通要道和新兴商贸口岸,沿街为串架结构房屋,属典型的清代建筑群,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内江城市的发祥地。
在没有大桥过河的年代,穿过东兴老街就可以坐船或者走浮桥去河对面的城中心,这里原本就是一条交通要道,更何况还有包含了电影院、歌舞厅的文化宫,所以人流量特别大。
54岁的李敏从小就在这条老街长大, 10多岁时就在家门口帮着父母卖凉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敏开始自己摆摊,在文化宫楼梯下的庙坝子,撑一把圆棚遮阳伞,摆几张小桌椅,就开张了。主要是卖小吃,凉粉、凉糕、抄手、面条等等,单价从2毛钱到1元钱不等。

李敏打佐料
“生意好得很,搞都搞不赢。”那段历史,李敏记忆犹新,每天6点过摆摊,晚上九、十点才收摊,有时一天赚40多块钱,相当于她丈夫半个月的工资。
当然,在这块区域的美食小摊不止李敏一家,90后的小黄脑海里还能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遮阳棚汇聚的画面。夏季,每家小摊都有一个白色的刨冰机,放一块冰进去,老板开始卖力旋转盖子上方的把手,薄薄的冰片便从刨冰机下方一点点落入碗里,淋上各种颜色的甜酱,再撒上点芝麻、花生米、葡萄干,一碗透心凉的刨冰是夏日最爱。
李敏还记得,除了小吃摊,老街上,还有卤菜店、杂货铺、中药铺等等,生意都不错,卤菜店经常切不赢。最多的是茶馆,一家挨着一家,客人三五围坐打牌,或是泡杯茶,摆摆龙门阵,时不时来两口当地的“叶子烟”,外面的小孩跑来跑去地游戏着。这里还有一个川剧团每天演唱,一块白布遮住戏台,敲锣打鼓唱戏的声音吸引着路人买票入场。
2010年,东兴区按“修旧如旧、传承历史文化、重现原始风貌”的原则对东兴老街进行改造。改造后的东兴老街全长250米,沿街房屋为仿古串架结构,条形和四合院式布局,为川南民居建筑风格。

老店见证老街变迁
改造时,李敏家的老房子也拆迁了,赔了一套住房和一间店铺。起初的两年,她将店铺出租给别人,自己外出打工。2016年4月,租客退租后,她接手继续开店,取名“老面馆”,她说,来店用餐的90%都是老顾客,有的一眼就能认出她,还说是吃着她家的面长大。
傍晚,在附近做兼职的4个女生两两结伴,前后脚走进面馆,干拌面、炒饭、凉糕、凉面,每个人根据自己喜好点餐,品尝过后,纷纷给出好评。

老街人生活悠闲自得
结合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未来,东兴区还将深度挖掘老街文化,高度再现古景味道,增添新颖体验项目,创新创意展陈方式,定期开展节会活动,打造游憩休闲网红地,吸引八方游客驻足,感受慢时光,体验慢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