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的是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志辉。节目中,李志辉介绍了我市公安系统打击网络诈骗和“亮剑”2020专项行动的措施,并解答了群众关于交通信号灯设置、斑马线施化、案件纠纷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
李局长,现在网络社交媒体被广泛应用,群众在使用中怎样能做到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被侵害,公安机关是如何打击网络信息犯罪的呢?
李志辉:
公安部“长城2号”打击黑灰产业专项行动和省厅“亮剑2020”专项打击行动部署以来,邢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市县联动、警种配合,切实保障专项行动落到实处、打出声威。近日,邢台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会同各县区公安机关相继捣毁多条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截至7月27日,全市公安机关共抓获买卖对公银行账户犯罪嫌疑人97名;买卖手机卡犯罪嫌疑人20名;转租、承租QQ、微信犯罪嫌疑人10名;买卖个人银行卡犯罪嫌疑人6名。
网络中的黑灰产业通过电信网络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开展违法犯罪活动。比如随意买卖手机卡、营业执照、对公帐户、银行卡,转租、承租QQ微信号码等行为,都为各种电信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目前,邢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诈骗中心通过梳理破获的案件来看,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商事登记的便捷性,通过发布招聘公司文员或者兼职信息等方式,引诱社会闲散人员提供身份证件,全程帮助办理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获取信息,再转卖给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在此提醒广大听众朋友,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微信号等信息,切莫贪图小便宜,将以上号码进行转租、转借以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主持人: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力度不断加大,警示宣传持续开展,但依然有很多人上当受骗。您给详细讲一下群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李志辉: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资金短缺的网民,被贷款诈骗;找不到工作的网民,被兼职刷单诈骗;经常网购的网民,被冒充客服和虚假购物诈骗;有投资意愿的网民,被引诱参与虚假投资理财和网络赌博,还有冒充公检法实施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诈骗金额大,危害突出。据公安部统计,以上五种类发案在所有电信网络诈骗中占比超过70%。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破获电信诈骗案件39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员425人,止付、冻结涉案账户4331个,止付、冻结涉案金额1.14亿元,预警劝阻60817次。
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往往是利用了公众的薄弱心理,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让人们一步步掉入圈套。虽然电信诈骗的被骗案例时常被媒体报道,但许多人还是总感觉被骗是别人的事,自己不会碰到。在此提醒大家,无论骗子怎么狡猾,招数如何升级,一切骗局都是为了获取钱财。那么到底该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牢记以下几点: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中奖了,电话转接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删掉;凡是提到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或者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等等,一定不要盲目轻信,坚持“不听,不信,不转”,防止自己在冲动和不安情绪下作出不恰当的决定。
主持人:
李局长,为提升市民交通出行守法护法意识,规范市民交通秩序行为,咱们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志辉:
交警支队继续在城区23个创建路口和20条创城主次干道对行人、非机动车进行严管严控,严格落实治理交通秩序“五选一”+直播套餐。自7月份起,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邢台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现象)随手拍”活动。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推行“五选一”惩戒式教育处罚办法,惩戒各类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7000余起,处罚3815起;共开展整治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4次,截止目前市区共查处酒驾交通违法行为103起,醉驾73起,涉牌涉证244起,违法停车7693起。
7月14日起,交警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在市区开展违法停车第四次联合攻坚行动“畅路清停”行动。此次行动针对市区违停治理难点,进行专项攻坚治理。目前已对市区四条违停治理难点采取大兵团作业模式集中攻坚治理。
7月20日起,交警部门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执法局在全市范围,尤其是三四轮车违法载客较多的地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此次行动采取“卡点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查电动三、四轮车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非法营运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切实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节目期间,现场接听和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20余件,涉及交通信号灯设置、斑马线施划、案件纠纷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正在积极核实办理中。
投稿邮箱:xtgongan90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