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判”可以订阅哦!
文 | 卢进林
包头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包铁法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译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包头又有“鹿城”之称。包铁法院的新媒体品牌取名“鹿小法”就缘于此。

包头铁路运输法院新媒体工作室正在普法直播 摄影 杜菥敏
创立三年来,“鹿小法”持续开拓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包铁法院新媒体作品两次荣获全国法院“十佳百优”并入选“奋斗史诗司法画卷”法院系统视觉设计大赛,四次荣获全国法院网络宣传优秀作品奖,201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今年7月9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包铁法院“鹿小法”普法文创项目荣获“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近日,笔者来到包铁法院,深入探寻“鹿小法”的“成功密码”。
引领为先 打造动力“火车头”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包铁法院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8月。几年来,两任院长接力构建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院领导重点抓、领导班子一起抓、部门配合共同抓、全员参与积极抓的法院宣传大格局。
包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柏林是一位资深的“宣传员”。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包铁法院的官方账号,并为自己喜欢的新媒体作品点赞,有时还认真地加上几句评论。其实,很多新媒体作品在发布之前,他已仔细看过并修改过了。
“我作为法院院长,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能宣传、善宣传,而是想办法把大家都调动起来。我带头评论、点赞、转发,一方面是为小编们加油鼓劲,另一方面是要在全院树立党组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导向,构建全院干警人人思宣传、个个谋宣传的宣传大格局。”张柏林如是说。
小编韩雪梅对笔者说:“张院长每周都要到新媒体工作室坐一坐,有时同小编们聊聊近期‘亮眼’的作品、探讨改进的地方,有时和大家商议下期宣传重点和选题策划。”
“张院长还是一位写新闻的‘行家里手’。”新媒体团队负责人王锐回忆道,“有一次,张院长安排我采写老法官赵平的先进事迹。在帮我改稿子时,张院长引用了著名新闻记者穆青的话—— ‘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强调报道要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用细节抓住读者的眼球……”
此外,包铁法院还坚持让宣传负责人列席党组会、审委会,以便及时全面地了解党组意图和工作部署,更好地筹划宣传工作。
队伍为本 搭建成才“大舞台”
“鹿小法”的亮眼成果背后,离不开一支过硬的新媒体团队。包铁法院党组要求,宣传队伍要覆盖全院所有部门,每个部门至少有一名宣传员,各部门负责人也是宣传工作责任人。在包铁法院,从院长到普通干警,人人都有宣传任务。
据新媒体团队创建人之一赵可介绍,新媒体团队最初只有三个人。而如今,该团队的15名队员全部是80后或90后。对于一个编制只有30余人的“小法院”来说,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大部队”。这支队伍中,既有审判业务庭的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也有技术部门、办公室、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8小时内,他们是坚守在办公办案一线的业务能手,是手持相机、摄像机捕捉新闻素材的“兼职记者”。8小时外,他们是新媒体工作室加班加点、奋笔疾书的作家兼编辑,为“鹿小法”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
包铁法院新媒体团队下设微信、微博、网站、短视频、采编5个组。他们自行设计了新媒体工作室标志和“鹿小法”的卡通形象,创作了“鹿小法”系列漫画作品,还制作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其中,2套48款“鹿小法”系列表情包在微信表情商店上架,供网友免费下载使用,上线首日网友下载量就超过1000次。活灵活现的“鹿小法”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鹿城的“普法网红”。
包铁法院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加强宣传保障。高标准建设了新媒体工作室,配齐专业设备。每年开展写作技能、摄影技巧等专项培训,邀请上级法院宣传部门、地方媒体和网络领域专家为大家授课。适时召开技术交流会,促进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质量为王 牵牢原创“牛鼻子”
包铁法院新媒体工作室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坚持质量为王,原创第一。”他们坚持开拓创新,牢牢牵住高质量原创的“牛鼻子”。
包铁法院受理案件类型较为单一,可供报道的线索相对较少。新媒体团队创新管理方式,提前一个月列出编辑值班计划,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提前构思、采访、撰写原创作品。
新媒体团队编辑全是年轻人,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坚持目光向上看,追踪政策动向;坚持眼光向外,关注社会热点;坚持聚焦一线,挖掘鲜活素材,确保每天至少有一篇原创作品。
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包铁法院先后入驻多个新媒体平台,形成新媒体发布矩阵。新媒体编辑积极学习,掌握视频拍摄剪辑等技能,结合媒体特点,精准投放受众,持续提升法院宣传的影响力。
服务为要 把准内容“定盘星”
包铁法院新媒体团队坚持把宣传工作融入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重点、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全面传递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工作成效,使宣传工作成为鼓舞士气的“引擎机”、吸引人气的“强磁场”、弘扬正气的“千斤顶”。
聚焦审判执行中心工作,新媒体团队持续提供“定制型”“套餐型”精准化宣传服务。小编秦世晶跟随法官到偏僻乡村体验法院送达工作,并结合经历制作了漫画作品《解决法院“送达难”,我们可以这样做》,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法官的工作。
为加强诉前调解工作,包铁法院成立了诉前调解青年突击队,创新调解模式,引入公证处参与调解,实现诉前调解成功率比2021年同期跃升10倍以上。新媒体团队及时推出《青年调解突击队的“四小花旦”》等作品,为青年突击队鼓劲加油。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19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5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