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良、单纯、感性
是女性可贵的优良美德
同时也展现了女性本身的魅力
然而,在很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
骗子利用这些性格特质
把女性作为实施诈骗的首选对象之一
设计了五花八门的骗局
对女性受害者骗财、骗情
对女性同胞的人身、财产安全
都带来了极大威胁
那么针对女性群体的
电信诈骗类型有哪些?
又该如何防范呢?
刷单返利类诈骗刷单返利类诈骗针对的群体是学生、宝妈、待业和兼职群体。骗子通过网络平台、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以“无风险”“在家就能日赚百元、月收万元”等方式作为诱饵,以此招募人员进行刷单,作案手法虽然简单,但不少人为此因小失大!此类诈骗中女性被骗人数占比为61%。
破局骗子打着“无需垫付,抖音点赞、一单现结”的噱头,引导受害人下载指定APP,或以免费送小家电、免费技能培训等为幌子拉人建群,再让受害人完成刷单、关注公众号、点赞评论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获取受害人信任。骗子的“托儿”在群里散布其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不断引诱受害人继续操作,营造紧张气氛让大家踊跃参与,以任务完成后就能赚取收益为由,引导受害人一次次加大投入做任务,最后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直到受害人发觉被骗。
避坑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松赚大钱的心理,更不要相信陌生人说的赚钱的方法,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随着各类节日的来临,电商们也纷纷推出满减活动,不少小姐姐都参与到了“剁手”的行动中,但骗子最爱打着“客服”的幌子,对爱网购的女性进行诈骗,尤其是那些警惕性差、安全意识不足的女性,更是被当作重点诈骗目标之一。此类诈骗中女性被骗人数占比为68%。
破局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准确说出购买物品,以此证明自己是商家客服,初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再以自己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向受害人提出退款或者多倍赔偿的解决办法,最终以手续费、解冻费、代理费等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
避坑退款退货一定要通过原购物平台操作,切勿点击陌生链接,凡是退款前要求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网络交友,线上相亲已经成为了单身小哥哥小姐姐们解决婚恋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打着网恋的幌子进行诈骗的案例也居高不下,此类诈骗中女性被骗人数占比为67%。
破局在网恋中,骗子偏爱给自己塑造“高富帅”“暖男”的形象,通过社交软件、婚恋交友平台寻找目标,与受害人培养感情建立信任之后,将其引入博彩、投资理财等虚假平台进行投资,骗取受害者钱财。
避坑网络交友请选择正规交友平台,对方身份需多方验证,不轻信网友口中的“投资”“挣钱”,牢记网络交友+投资理财=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是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对公检法机关的敬畏心理,制作所谓“逮捕证”“通缉令”“传票”,进一步迷惑和恐吓受害人。这种诈骗类型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此类诈骗中女性被骗人数占比为93%。
破局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避坑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微信、QQ等发送逮捕证等文书,部门之间不会进行电话转接,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涉及“电话做笔录”“安全账户”“电子通缉令”的都是诈骗。
冒充购物平台邮寄礼品卡类诈骗节日来临,诈骗分子开始冒充购物平台等“广撒网”邮寄快递,在快递盒中放入“兑奖券”“红包卡”“礼品卡”等,打着免费领取护肤品、礼品、红包等福利的名号,骗取受害者钱财。此类诈骗中女性被骗人数占比为62%。
破局骗子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以邮寄的方式广撒网,邮寄带有二维码的卡片和廉价物品,诱骗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后,骗子们冒充客服,以“赠送礼品”等为由,让受害人放松警惕,并要求受害人加入群聊,继而进一步实施诈骗。
避坑收到陌生快递,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的二维码,也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填写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祝广大女性朋友们
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