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本周,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同时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产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地方特色食品如何“出圈”?小吃又该如何实现工业化?

周末,在广西柳州的一处热门商圈里,大大小小的螺蛳粉店门外都排起了长队。其中,有不少是专程从外地过来的游客。

游客:每天至少要吃两顿螺蛳粉。

游客:排队用了1个小时20分钟,太好吃了。
广西柳州某螺蛳粉店店主:一天可以卖到2000多碗、3000碗,和1月、2月相比,每天增加了差不多1000碗。
为了让螺蛳粉更红,今年3月,柳州当地还专门将2条公交线路改成了“嗍粉公交”。车内线路图变成了“嗍粉公交运营示意图”,上面清楚标注出了沿线网红螺蛳粉店的位置。而公交车上的驾驶员,也“兼职”当起了导游。
广西柳州2路公交驾驶员:西环路口到了。乘客如果要在西环路口吃肥仔螺蛳粉的,可以下车了。
不计其数的外地人来柳州吃螺蛳粉,更多的螺蛳粉销往了全国各地。如今,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螺蛳粉产业链。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加工,100多家螺蛳粉生产及配套企业,利用自动化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而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给,当地还专门培育原材料种养基地,引导周边县区大力发展竹笋、螺蛳、豆角等种植养殖项目,基地规模已达到65万亩。
广西柳州鱼峰区王眉村党支部书记 黄殷福:目前螺蛳粉原材料不愁销售,发展了两年多,目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9000元。
数据显示: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实现600.7亿元,同比增长19.8%。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戴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