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薛迎辉 通讯员 孙海州
“网络刷单,月入万元”“不限区域,没有门槛”“轻松兼职 挣钱又多”……,看到这些诱人的广告词,你是否心动不已,这些兼职信息真的可以相信吗?

随着暑期到来,不少大学生选择留在当地进行社会实践和兼职,在为自己收获社会经验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份收入。但要注意,暑假兼职有风险,常见的暑假电诈骗局有收取押金、黑中介诈骗、传销陷阱、网络兼职骗局、合同陷阱等,所以想要暑期兼职的同学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防范。

下面让我们跟随反诈民警了解两起真实案例:
7月3日9时许,家住鲁山县库区乡的尹某涵报警称,她大学放假回家遭遇兼职诈骗,损失近3万元。鲁山县公安局调查得知,今年6月8日,受害人尹某涵在QQ群内看到有人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快要放暑假的她想着通过兼职赚钱贴补家用,就通过刷单广告下载“羽讯”APP并和客服取得联系。在对方的诱导下,尹某涵开始了刷单,分多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户和微信转账29200元。在最后一笔转账成功后,尹某涵多次催促对方返还刷单费用和返利无果,发现被拉黑后,尹某涵报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6月30日12时许,家住叶县常村镇的大学生刘某然报警称:她暑假放假,在家通过网络招聘兼职时遭遇电信诈骗。接到警情后,叶县公安局常村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赶往现场调查。据了解,刘某然今年23岁,放假在家没事刷视频时,看到一条兼职广告信息,声称招收学生兼职,月入万元。缺乏社会经验的刘某然心动不已,立即通过广告二维码添加对方为QQ好友。联系过后,对方称可以通过充值领取红包福利,但是想要拿到返利必须进行资金解冻,解冻后才能领取相应酬金。按照提示,刘某然使用其父亲的微信账号向对方提供的电力缴费账户进行充值,前后五笔合计4.3万元。等待返利的刘某然,向对方询问返利情况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得知被骗,刘某然随即报警。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平顶山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以下5种常见的招聘诈骗必须了解:
——防范“乱收费”招聘。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造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防范“假兼职”招聘。不法分子炮制发布“点点鼠标,日赚数百”“随手转发,月薪过万”“兼职刷单,立马返现”等兼职信息,制造陷阱。大学生和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最容易被此类招聘信息吸引,一旦被骗损失惨重。
——防范“找关系”招聘。骗子谎称与某公司领导或某单位局长是亲戚或朋友,可以为求职者打通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但走后门总是免不了要花钱打点,于是便顺理成章地从求职者口袋中“掏”走了钱,随后消失。
——防范“扣证件”招聘。“扣证件”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口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并拒绝归还。
——防范“培训贷”招聘。“培训贷”是指某些培训机构用高薪包就业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考核过关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支付培训费用。

警方提示:“轻松、高薪”的糖衣炮弹是兼职招聘诈骗的主要手段,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在应聘前,可先行在工商部门官网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了解企业信息,核查企业真伪;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缴纳“保证金”“押金”等各种名目费用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求职者需提高警惕;切记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手机、手机支付密码、身份证等,不可轻易交与他人。
编辑:王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