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茂南区召开2022年度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述职测评会。会上,茂南区委组织部就一年来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工委”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全区12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分别进行了述职。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一张张清单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目标的实现……2022年,茂南区街道“大工委”给出的成绩单令人倍感欣慰。

1月13日,茂南区召开2022年度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述职测评会。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齐心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022年1月,茂南区全面建立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在原有组织架构不变、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选派12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92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到各街道社区开展服务,通过明晰互联共建体系、配备兼职委员、深化“双报到”“双报告”行动等,构建起多元共建、互联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通过利用“1+3”张清单,找准群众需求,将资源进行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与辖区单位良性互动、联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据了解,在街道“大工委”工作机制带动下,目前茂南区各街道、社区共梳理出需求清单313个,资源清单215个,建立服务清单260个,累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80件。
通过充分利用双向服务机制,推动街道社区、驻社区单位的公共文化、卫生、服务等设施、场所,无偿向社区居民群众开放使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如站前街道文光社区银苑小区是市建设银行宿舍大院,小区内设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功能活动室,定期向社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丰富了居民群众的娱乐活动。

站前街道文光社区银苑小区居民在多功能活动室内娱乐休闲。
同时,定期开展民主议事协商,结合“双报到”“双报告”等方面工作,有效凝聚多元力量,充分营造“大联动”“大共管”的浓厚氛围,共同织就了社区治理“一张网”。如河东街道府前社区通过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与驻辖区单位茂名市府办沟通,协调茂名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将4间商铺无偿交付府前社区使用,新增办公面积约100平方米。
“街道‘大工委’在帮助我们实现辖区资源联享、综治维稳联控、文明城市联创、服务难题联解等各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许多过去只靠街道社区单打独斗不能解决的问题。”河东街道党建办负责人说。
从“门外汉”到“自家人”
用情用心为民排忧解难
一年来,不少兼职委员在工作中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如河东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林泽伟为改善孤独症患者小乔一家生活条件而四处奔走的事例被媒体深入报道;新华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温健强积极协调派出单位茂名市委政法委员会帮助拨款20万元支持新华西社区解决办公场所及一系列基础设施问题,为居民修建了健身器材,新增太阳能路灯一批,对辖区内680平方米坑洼地面已进行水泥硬底化修复,辖区新增垃圾分类亭4个,修缮了垃圾分类大件家具暂存屋等,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河东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林泽伟到小乔(化名)家中探访慰问。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2022年,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们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有效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从基层治理的“门外汉”到主动下沉一线,兼职委员们积极融入群众中,摇身一变成为“自家人”,切实为民服务解难题,在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栽盆景”到“造风景”
打造茂南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述职测评会上,各兼职委员们各抒己见,在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的同时,也针对存在的短板不足提出了个人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设想,对街道“大工委”工作机制的推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街道‘大工委’工作机制是我们茂南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益尝试。党建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纸上,接下来,我们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在目前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好街道‘大工委’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入探索打造具有茂南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茂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露天矿街道矿区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李茂龙参与社区空置地复绿纠纷调解工作。
据悉,茂南区拟对党建特色品牌进一步开展深度挖掘提炼、集中提档升级,不断打造“党日议事会”“‘首善先锋’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等具有茂南标识的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茂南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步入新台阶。
【记者】杨金凤
【通讯员】叶水儿 简馨妤
【作者】 杨金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