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新疆晨报讯(记者 李雯)大学生寒假接近尾声,本周乌鲁木齐各高校将迎来开学季,按照大部分家庭的惯例,家长们又该为孩子准备生活费了。而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做兼职,不仅自己赚学费和生活费,还都有存款。2月27日,新疆晨报记者采访了乌市的三位校园兼职达人,一起来看看学生“万元户”是如何“炼”成的。
自弹自唱卖袜子 2小时800双售罄
21岁的仝萌自懂事起,就被父亲仝玉芳教育男子汉要学会自力更生,18岁之后便要经济独立。但大学之前学业繁重,父亲的想法一直没有付诸实践,直到2014年9月,仝萌上了大学,仝玉芳为儿子交了一学年的学费、给了1000元生活费,便要求他今后“自给自足”。
刚开始,仝萌以为爸爸在开玩笑,半个月后他钱包只剩两百多元,向父亲要生活费时遭到拒绝。“那时才意识到爸爸是玩真的,我得开始供自己上学了。”仝萌回忆,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有父母给的钱花,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如何赚钱也毫无头绪。
仝玉芳从事建材生意,便建议儿子利用手中的本钱摆摊卖袜子。这个主意让身高1.85米的帅小伙十分迟疑:“摆摊能赚多少钱,我遇到陌生人会不会脸红?”思索再三,仝萌突发奇想,一边摆摊,一边弹吉他唱歌,“这样既能招揽人气,我也不会显得很局促。”
一个周末的下午,仝萌和同学一起去商贸城批发了一大包棉袜,又背着吉他、提着音响来到友好路,摆上地摊开始自弹自唱。“几分钟时间,小摊前围了好多人,很多人听完一首歌,就来买双袜子。”他说,2个小时内批发的100多双袜子全部告罄。
随后几天的晚上,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摆地摊,每次出摊2小时,生意一直很好,“最多的一次卖了800双,一周时间赚了700多元。”担心儿子在外受欺负,爸爸曾去地摊附近偷偷看过仝萌。“他以前很腼腆,摆摊时却能主动跟顾客推销,进步很大。”仝玉芳说。
为了攒生活费,仝萌也尝试了卖鞋油等其他兼职,也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目前,他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带家教,一个人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吉他四门功课,一个月收入大概2000多元;晚上则在酒吧驻唱,一个月下来也有2000多元收入。
两年半的时间共赚了4.5万元,仝萌超额完成了父亲对他的期许,不仅自己负担学费和生活费,还用自己挣来的钱为奶奶买了一台轮椅,为妈妈买过年的新衣服,最后还有1万余元存款。对于儿子的表现,仝玉芳十分满意:“给他打95分,剩下的5分留点进步空间,相信他以后会更优秀。”
过年都没回家 两年半兼职赚4万元
22岁的靖卫国是新疆农业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寒假期间,他在吐鲁番一家采油厂打工,赚了5800元。因为单位原因,他鸡年春节第一次没有回鄯善县和家人过年。直到2月24日,靖卫国回家待了两天就匆匆返校了。
妈妈张华看到儿子如此辛苦,十分心疼:“你还是个学生,不需要这么拼命工作,过年没有你,感觉都没有年味儿了。”靖卫国安慰妈妈:“今年是个例外,我想锻炼一下自己,以后保证每年都陪您过春节。”
靖卫国告诉新疆晨报记者,自己家里有3个孩子,抱着减轻父母负担的想法,他大一便告诉父母要自己赚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发传单、前台引导员、酒店服务员、饭馆传菜生、商品推销员......靖卫国不是在上课,就是去做兼职。
2016年夏天,看到学校都号召支农实践,很多学生要去农田里摘棉花、摘葡萄,靖卫国看到了商机。“支农需要携带一些生活用品,我和同学去商贸城批发,然后以低于超市的价格卖给各个班级,10多天赚了4000多元。”他说。
去年秋天开学季,靖卫国帮入学新生办理电话卡,3天时间赚了3000多元。两年半以来,靠着做兼职,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自理。丰富的兼职经历,不仅带给他4万元的收入,还带来了很多人生体验,“有委屈、有自豪、有辛劳,这都是我在大学的宝贵财富”。
每次回家都不空手 上学开销不用父母操心
说起自己的大儿子,妈妈吴香英满满的自豪:“每次回家都不空手,给我买化妆品,给爸爸买刮胡刀,给弟弟买学习用具,平时的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我们操心。”
22岁的王高攀在新疆工程大学读大三,2015年冬季到现在,他已通过兼职赚得4万元,除去每年4700元的学费和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目前还有1万元存款。
进入大学,王高攀感到空余时间多了起来,便想做点兼职锻炼自己。刚开始,他每天的收入不多。“发传单每天干7个小时,90元左右;传菜生和钟点工,每个小时10元钱,辛苦干一天都不到100元。”他说,自己终于知道100元意味多少工作量。
后来,他进入一家婚庆公司,协助灯光师工作和布置场地。从最早日薪50元的搬运工,到现在每天200元的场地负责人,王高攀经历了很多辛酸。
吴香英告诉新疆晨报记者:“有一次他在工作上被人冤枉,委屈得给我打电话,一个男孩子哭得那么伤心,我特别心疼,就劝他别干了,课余时间休息就行,我们可以负担学费,但第二天他又去兼职了。”
王高攀作为兼职达人,也为周围的同学介绍了很多工作机会。同学朱伟贵告诉新疆晨报记者,去年暑假,王高攀在婚庆公司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挣了5000多元,“有些同学们知道后想跟他一起工作,他就周末带着我们出去,手把手教我们布场,很有义气。”
新学期开始了,王高攀坐在教室里,回忆起忙碌的过往不禁感慨:“比起兼职,还是上课最轻松,不用操心。大三了,我要好好规划以后的职业,给弟弟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