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一度是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的兼职高峰,学生想趁着这段时间找份工作,商家也正好利用暑期弥补人手空缺。近日,记者在三八路劳务市场走访发现,曾作为社会实践重头戏的学生“暑期打工热”,如今出现“降温”趋势,学生不再满足于上门推销商品、上街分发广告等工作岗位,而更青睐于有技术含量的脑力劳动,但市场上此类的暑假工岗位却寥寥无几。
岗位限制暑期工难寻理想兼职
7月28日上午,记者在三八路劳务市场看到,虽然现场公示栏张贴着400余种工作岗位信息,但面向暑假工的岗位较少,部分岗位还有着年龄及工作经验的限制。符合学生兼职条件的岗位多为服务员、收银员、送餐员、沿街发放传单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一位正在劳务市场找兼职工作的大学生表示,选择暑期兼职,更多为了锻炼能力,为今后就业增添砝码,不只是为了赚取生活费,所以其更青睐高技能性岗位,对于纯体力劳动类岗位缺乏兴趣。
据了解,高中毕业生与大学生的求职信息多数来源于亲朋好友的介绍,或者劳务市场上企业公示的招聘信息。除了传统的求职方式以外,boss直聘、智联招聘、58同城等互联网招聘平台主要以全职工作为主,并没有太多适合这一群体的岗位。
同时,记者了解到,虽然大部分学生将在各类培训机构任教视作理想岗位,但是多数培训机构也只是在运营、市场岗位上出现缺口,普遍没有在暑期增加大量助教岗位的计划。
诉求改变学生更注重长远发展
“我希望在这个暑期做一些感兴趣的工作,利用好这段自由时间充实自己,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即将升入大二的付一笑在2019年便加入到暑假工的行列,与第一次打工时不同,他今年更希望能够在暑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更看重工作时间是否相对自由,不影响日常的生活。
付一笑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多名大学生发现,以体力劳动换取报酬的工作,对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三八路劳务市场的一名企业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应聘暑假工的学生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当日上午的两小时时间里,虽有20余人进行了登记,但其中学生人数还不到5人。他直言,学生缺乏技能与经验,难以适应高压工作环境,经常出现工作不满一周便选择辞职的情况,使得用工方倾向于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学生们对于工作岗位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相关的岗位却没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导致暑期工市场热度下降。
警惕“陷阱”暑期打工要注意安全
劳务市场招聘方在此也提醒广大学生,选择岗位前要先行了解担任岗位的工作内容,不能只看工资高低,避免上岗之后发生纠纷。切忌在不具备中介服务资格的小网站上投递简历,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不要轻信和许诺到外地上岗,对非法中介或私招滥雇者为外地企业或总公司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的高薪招聘,在求职中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他人的口头许诺,注意自身安全与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合同,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既可以订立书面协议,也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风林 摄影 见习记者 赵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