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激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与个人实践成长的双赢格局 ?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启动以来,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作为试点县积极探索拓展基层团干部配备多元化渠道,以“唤凤回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为着力点,科学设置大学生兼职副书记岗位,搭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栖凤巢”,铺好实践锻炼的“垫脚石”。
2021年以来,团滕州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镇街、机关、企业等领域兼职岗位40余个、社会实践岗位1000余个,畅通“滕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青春滕州”小程序等发布渠道招募,动员滕州籍大学生踊跃报名,累计已有2000余人报名,960余人参与实践活动,其中153名大学生兼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

为确保工作实效,团滕州市委制定挂兼职团干部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兼职副书记提出“八个一”目标任务,即参加一次“家乡行”观摩、拍摄一个“我和我的家乡”视频、参与一次公益课堂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帮助他们提升基层实践能力。
为助力大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团滕州市委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团务基础、活动策划等岗前培训,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滕州学子家乡行”观摩活动、座谈会等20余次,围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等开展实地观摩调研,强化大学生城市荣誉感和回乡创业反哺决心。
通过岗位锻炼,学子逐渐从参与者、实践者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实干者。他们聚焦基层需求,积极引荐所在高校对口院系来滕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助推校地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协同发展,先后组织参与社情民意走访、文明城市创建、困境儿童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410余次,形成青年学子踊跃参与社会治理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