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通讯员 高荣红

“以前找其他单位协调事情都要靠书记‘卖面子’,现在有了‘兼职委员’,定期参加联席会,共同商议辖区公共事务,感觉他们从‘旁观者’变成了‘自家人儿’。”1月26日,安阳市殷都区梅园庄街道福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玉红说。
2023年12月以来,“大党委”“大工委”兼职委员制度在安阳市殷都区全面推开,43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以及168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红色生力军”。
据介绍,该区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深化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聘任的兼职委员分别与所在街道和社区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书》,深入对接需求、资源和项目“三个清单”,认真执行协商议事、“吹哨报到”、“契约化”共建、在职党员“双报到”、“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兼职等制度机制,建强了街道社区基层组织核心,形成了齐抓共管、互联共建的工作合力,正式开启了殷都区区域化大党建的新篇章。
兼职委员到街道社区工作后,深入开展一线调研,工作推进“快”,参与辖区走访,联系群众“实”。比如,枫林水郡社区开展“大党委”联席会,兼职委员、安阳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书记李清涛、殷都区交通运输局机关党组书记李保和共同商讨小区内缺少健身器材解决方案事宜。
据统计,2023年12月,全区兼职委员共开展基层走访调研60余次,收集问题70余条,已协调解决问题50余条,有力促进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党群关系的融洽。
兼职委员还定期与街道社区开展共上党课、共过党日,共商“五星”支部创建举措,共建共享志愿活动,采取资金帮扶、组织党员到社区义务劳动、帮助社区添置便民设施、认领微心愿等措施,使党旗更红、党徽更亮,新时代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发挥更强。
在充分调研掌握情况后,兼职委员们以专业资源对接民生需求,以专业服务解决群众问题,积极开展各类服务进基层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比如:文源社区、钢五区社区、孝民屯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在暴雪恶劣天气采购了上千斤萝卜、白菜、米面等,为困难群众、老人送去爱心;钢四路社区兼职委员发挥应急局业务优势,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纱厂路街道胜利路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杜希鹏到社区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宣讲活动,兼职委员屠永凯冒雪带着蛋糕上门为百岁老人周安荣送去生日祝福、开展关爱老人活动。

一个月时间,兼职委员主动认领社区“微心愿”70多个,共享优势资源阵地4000多平米、提供物资10多万元、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建3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80多件。
“下一步,殷都区将继续建好用活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兼职委员作用,推进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整合盘活跨区域的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资源共享,为社区治理和解决群众民生实事问题上注入强劲动力。”殷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晓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