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震飞 通讯员 韩艳燕 聊城报道
“熊孩子”为游戏偷充六千余元民辅警帮其追回。“太感谢你们了,孩子玩游戏充的钱,今天退回来啦!”11月12日,喜笑颜开的临清市尚店镇某村村民郑先生,特意来到临清市公安局尚店派出所向民辅警道谢。

近日,郑先生拿着手机匆忙赶到尚店派出所,称自己微信账户内六千余元不知去向:“这钱突然就不见了,这该怎么办啊!”值班民辅警一边安抚郑先生的情绪,一边仔细查阅其手机消费记录。多条标注了某游戏公司名称的消费记录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民警立即点开查询,确定其为游戏充值记录。郑先生这才反应过来:“应该是我们家孩子充的。”原来,郑先生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儿子小光(化名)由奶奶照顾,为了方便联系,给孩子和奶奶留了一部手机。经查询该充值平台消费记录,在短短半年之内,从1元、2元到300元,小光就累计在该平台充值6000余元。
郑先生赶忙电话联系学校老师与儿子核对,确认是小光充值后倍感无奈,因为孩子奶奶年纪较大,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也是一知半解,日常没办法很好地监督孩子使用手机。面对又气又难过的郑先生,民辅警耐心地安慰道:“别着急,现在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很大概率是可以申诉回来的,我现在帮你申请。”辅警李其星与游戏平台客服联系,帮郑先生收集并提交资料,多次与客服沟通协调,11月12日,郑先生顺利收到游戏平台退款。
为保障资金安全,民警又帮郑先生修改了支付密码,下载了手机银行,同时叮嘱他不能再告知孩子密码,为其账户加上了“双保险”。
宝妈刷单垫付1万元“打水漂”民警紧急止付全追回。11月7日,临清市八岔路派出所收到了一面来自群众的致谢锦旗。
原来,辖区的赵女士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位“好友”,对方告诉她可以兼职刷单赚零花钱。由于在家照顾孩子没有收入,赵女士发现对方介绍的这个“兼职”不仅不耽误家务,收入还非常可观。于是,她就尝试着跟“朋友”一起刷单,没想到自己“刷”进去一万余元后,这位“朋友”却联系不上了。眼看着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赵女士赶忙来到八岔路派出所求助。民警对赵女士的账户进行了紧急止付,帮赵女士追回了刷单“垫付”的一万余元。

为了感谢民辅警第一时间帮她挽回经济损失,赵女士制作了一面锦旗亲手交到他们手中。她向民警表示,以后会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坚决不再轻信网络上赚“快钱”的诱惑,而且会主动向周围的朋友广泛宣传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避免上当受骗。
下一篇:海口网友在家,怎么做可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