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霾渐行渐远。在江苏常州,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经验做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得益于扎实的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
近年来,常州不断将党建向基层更深处扎根:将全市425个社区划分为2914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2900名,实现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100%应建尽建,党员兼职网格员100%全覆盖,在最贴近群众的地方贡献力量、发挥作用。

以固本强基为“纲”
向下延伸向外延展
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的1万余名职工中有185名党员。他们不断下沉、深度融合,在生产一线上,由党员骨干组成的“红色动力”小组覆盖了每个车间、每个班组。在工作生活中,党组织真诚关爱,用党建文化引领人,用关爱服务凝聚人,用共建共享成就人,创造出“平凡人”党建品牌,成为全国典型。
在常州,党建工作不断凝聚起像华利达这样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得到激发,外延不断拓展。
5年来,常州瞄准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行业等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镇(街道)、开发区(园区)、村(社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率均达100%,工作覆盖率动态保持100%。
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常州不断向下延伸,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一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构建起以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轴、各类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区域内党员为主体、群众组织共同参与,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的开放式区域党建新格局。
常州还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实施党群服务中心“点亮工程”,集中打造覆盖全领域全行业种类丰富、功能完备、作用明显的党建阵地群,创新“党建+”模式,在地铁、公交线开通“龙城先锋号”,打造“大运河党建文化示范带”,围绕“运河记忆”“红色驿站”“百年央企”3大主题,建成15个党群服务阵地,建成溧阳“1号公路”全域党建示范带,不断发挥阵地凝聚人心、集聚资源作用,使之成为服务基层党建的新载体、新模式。

以建强队伍为“要”
选优配强示范引领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抓好了带头人队伍,就抓住了党建工作的关键和要害。5年来,常州坚持把“人”作为党建核心要素,突出选优配强,抓好教育培养,严格日常管理,全面打造素质过硬的“主心骨”。
当前,常州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已全部完成。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学历提升,换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新活力。常州还创新开展村(社区)书记“5A”制晋档升级管理,去年又制定出台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1+9”系列制度文件,全面推动覆盖选、育、管、用、督全链条管理模式,实现进入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标准、待遇有专属保障,提升村、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水平,让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
全市30万名党员,是党的战斗力基础。近年来,常州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同时,常州着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大力实施党员教育“3211工程”,建成20个全市党性教育基地、100个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和100个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同时将党员教育管理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并持续开展“党员义工365”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党建引领为“本”
服务发展深化善治
抓党建促发展。常州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为牵引,作为常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龙头企业的新誉集团走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并有力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提升。新誉集团的成功,是常州市以党建推动行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常州探索建立了“抓行业、行业抓”的工作机制,建强党在各行各业的战斗堡垒。
去年,新誉集团党委又以“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为契机,发出了“村企联建助振兴”倡议。在各级各地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全市130个村党组织和560个企业党组织联建共建,走出了一条组织联盟、产业联育、机制联动、人才联创的村企联建新路子。
围绕脱贫攻坚,常州以党建为“红色引擎”,自2006年起持续实施5轮“百村创业、千项帮扶、万户致富”帮扶工程,组织120个市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茅山老区100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努力抓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实效,有力实现“动态清零”。
推进乡村振兴,常州在组织提质、队伍选配、党建元素彰显等方面全面发力,美丽乡村示范村与党建示范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验收,并以地缘、业缘为纽带,组建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实施抱团联合发展、异地错位发展,把优势产业向弱村延伸,同时开展党员创业“扬帆行动”,为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民共富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在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近年来,常州聚焦“八个更”要求,围绕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厢复兴发展、农房改善、教育学位供给、医疗资源布局等热点难点,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硬招实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今年以来,常州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摸排制定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通讯员 常组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